启真学术讲座“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的边界”简述

  • 2016-11-15

  • 作者:

  • 浏览次数:31

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主办,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高建平主讲的启真学术讲座之“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的边界”12日在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举行。本次讲座由苏宏斌教授主持,吸引了大量师生前来聆听。

高老师首先为大家梳理了艺术体系的发展历程,18世纪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成立,艺术家开始与手工工匠分离,诗、画、音乐由各自发展逐渐结合起来,成为了一种门类。在当时流行“艺术的共同之处在于摹仿”的观念。而在进入19世纪以后,浪漫主义运动兴起,开始提高艺术家的地位,强调艺术的灵感、天才,艺术和生活、艺术与工艺分离,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核心和体系。20世纪则体现出强烈的先锋性,“艺术家借助艺术体系来创造艺术,打破了摹仿。”艺术理论碰到了问题,分析美学产生,艺术和美开始脱离,只和艺术本身相关。高老师论证了先锋派的艺术在于“打破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通过诠释生活中的东西成为了艺术”。艺术和生活发生了结合乃至是重合。

接下来,高老师将视野放到了当今的大众文化,在新形势下,艺术范围越来越宽泛,受众越来越广泛,那么艺术的边界又在哪里。在其看来,艺术永远是分层分类的,新的传媒和技术正在参与艺术的改变,新的艺术的体制仍在建立健全。艺术会以某种我们希望的方式存在下去。

最后,高老师和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对“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奖”、“艺术商品定义”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高建平老师结合理论与实例,详细作答。其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令在座师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