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读书会”系列沙龙之七:《正法华经》疑难词语释义三题

  • 2016-06-24

  • 作者:

  • 浏览次数:41

2016年6月21日18:00,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词汇史读书会”第七次沙龙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行政楼439教室举行。本次沙龙由真大成副教授主讲《〈正法华经〉疑难词语释义三题》,汪维辉教授和汉语史中心的二十余位同学参加了本次沙龙。

 

图片1.jpg

 真大成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正法华经》和《正法华经词典》,并指出本次沙龙将以《正法华经词典》为基本切入点来探讨佛经疑难词语考释的三个问题,也就是部分佛经词语难解的三个原因:(1)佛经文本在传写、刊刻过程中发生文字讹误,词汇书写形式一旦发生错误,便容易滋生困扰和迷惑,以致读者不能理解其义,甚至据误字而误解。针对这个问题,真大成老师指出可以通过文本对勘来定讹以及最终得出正字。这就要求研究者既要有文本批判的意识,又要有收集、利用新材料的意识,(2)佛经文本用字具有多样性,词语的书写形式受到时代、地域、抄手、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拘一端,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的大量存在,导致词语字面生僻混乱,词义艰涩难懂。因此需要熟练掌握传统语文学方法,破通假、知异体,透过字面抓准背后的词语。(3)佛经译者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对汉语词的用法、构词理据等发生误解,进而产生误用。

真大成老师结合具体条目对以上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讲述,颇具趣味,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同时也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和热烈讨论。汪维辉教授对真大成老师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并就部分条目与大家展开进一步探讨。

本读书会系列沙龙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

 

(撰稿:王程灵摄影:李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