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作者:
浏览次数:43
2016年5月18日,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求真读书会第五讲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由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副教授主讲,题目为:《文献整理与问题研究如何结合?--以<祁彪佳日记>整理与晚明士大夫研究为例》,讲座由古代史2015级博士生金晓刚主持。张老师为人随和,讲座开场就提到:“我认为,对于一篇论文而言,其核心基本文献的整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从我自己在岳麓书院读书经历和之后的研究经历来看,引文校对是学习文献整理的开始。”
随后,张老师分享了他对文献整理的一些经验。第一,核心的基本文献,要有一个全文检索的电子版本;第二,给自己的研究做一个专题的数据库;第三,有一个资料的长编,并用不同颜色标注;第四,从二手资料回到一手,注重原始文献的解读。第五,对于人物研究,可以做一个年谱、年表、小传。
讲座的后半段,张老师以《祁彪佳日记》为例,讲解了他对文献整理和问题研究的一些想法。祁彪佳,仕途坎坷,一生四进四退,最后因不愿为清朝效力而自杀,著有《远山堂剧品》、《远山堂曲品》、《远山堂诗集》、《远山堂文稿》、《督抚疏稿》、《救荒全书》等等。其中,日记共有十五卷,涉及任官、会客、宴饮、听戏、联诗、读书、藏书、游园、造园、施善、理佛、就医、养病、书信往来,事无巨细,靡不记载。尤其是祁彪佳死前的日记,充分反映了一个晚明士大夫面对政权更迭的挣扎,对气节和生存的两难抉择。可以说,祁彪佳是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祁彪佳日记》有助于我们解读晚明士大夫的生活状态,了解晚明的真实生活状态。
讲座结束,同学们就文献整理、《日记》所涉及的救荒内容作了交流,张老师均作了积极回答。
(文/图 彭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