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读书会”系列沙龙之四:汉语伪领格宾语句形成过程的类型学思考

  • 2016-05-20

  • 作者:

  • 浏览次数:48

 

    2016年5月13日,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词汇史读书会”第四次沙龙在西溪校区行政楼314举行。本次沙龙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龙海平教授主讲,真大成博士主持,罗天华博士评议,彭利贞教授以及来自汉语史中心的十几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沙龙。

    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N1 V N2 de N3”伪领格结构,针对该结构,龙教授归纳了两个特征:N2是VN3的损益格、VN3是动词性合成词甚至单个动词,并分别从形式和功能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议,在此基础上试图从类型学的视角进行新的分析。据龙教授,跨语言视角下,“领格-损益格合并”现象在斯拉夫语族、大洋洲语言以及印第安语中多有出现,并表现出了与汉语伪领格宾语句极为相近的特征,由此指出汉语的伪领格宾语句也同属于“领格-损益格合并”现象;同时结合历时语料的考察,探寻了该结构的来源,即来自于真领属格结构。而关于该结构的形成动因,龙教授从句法和类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结构领格的获取与静态领属义进入动态句子环境而产生的赋格需要有密切关系,同时双宾语结构的类推作用亦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龙教授还对其他伪属格宾语句、伪定语宾语句、伪领格主语句等现象作了相关预测。

    演讲结束后,罗天华博士进行了精彩评议,彭利贞教授及在场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沙龙,为伪领属结构的相关探讨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开阔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

    本读书会系列沙龙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

 

(撰稿: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