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7
作者:
浏览次数:93
2016年4月20日下午2点,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汉语词汇史读书会”第三次沙龙在西溪校区行政楼439教室举行。本次沙龙由博士生王翠主讲《古汉语中的“人”和“人家”——兼论指称性非人称构式》,汪维辉教授、真大成副教授和汉语史中心的十几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沙龙。
王翠指出,汉语史上“人”和“人家”的功能多有重合,二者的关系纷繁复杂,颇难说清。她在借鉴印欧语指称性非人称构式用法分类的基础上,对“人”和“人家”的历史用法及演变进行了梳理,并分两个阶段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兼及“被人/叫人/让人”等被动结构的性质。最后,还对引入指称性非人称化概念作了相关讨论。
王翠的报告引起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汪维辉老师指出,“人”和“人家”在汉语史上用例极多,其历史用法和历时演变的情况还需要仔细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掌握相关的文献知识,又要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尤其要提高对语料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开动脑筋,提高效率。真大成老师对此表示赞同,同时指出理论和语言事实相结合的重要性。理论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系统,要吃透了才能用于语言事实的描写。
最后,汪老师勉励大家要开阔视野,要有做学问的大格局,因为博士阶段允许试错。参加沙龙的同学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也指出了文章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读书会系列沙龙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
(撰稿:许峻玮 摄影:李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