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6
作者:
浏览次数:73
2015年12月10日下午两点半,在西溪校区历史系会议室举行了浙江大学中外关系史论坛第二十七期讲座——『十八世纪八十年代的朝鲜赴清使行与清廷「筵宴朝正外藩礼」的变化』。讲座由韩国国立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科丘凡真教授主讲,浙江大学历史系杨雨蕾副教授主持。
每年年末来北京的朝鲜使臣,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前,很少有参加御宴的机会。而乾隆四十七年以后,他们参加御宴和各种宫廷娱乐活动,却成了一种定例。这可以说是当时朝、清两国之间,『事大诚意』和『字小特恩』反复交换的结果。丘老师认为,接待朝鲜使臣方式的变化,是乾隆扩大了『筵宴朝正外藩礼』参宴人员范围的结果。丘老师在研究后发现,『筵宴朝正外藩礼』,也就是说『三大外藩宴礼』,本来是由蒙古和回部王公独享的御宴。可是,在乾隆四十七年以后,其彻底变成了每年过年时,所有到北京来朝的使臣、年班伯克、年班土司等等均要参加的,南北中外齐聚一堂的宴会。随后,丘老师还一起探讨了清代增祀历代帝王庙这一事件背后的因素。
讲座最后,在座师生与丘老师就元代中丽关系史、『筵宴朝正外藩礼』调整背后清代职官系统的变化、乾隆帝增祀历代帝王庙的行为中所体现的个人意志性、清代为树立正统性所作出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丘老师将其颇有创新性的见解带到了浙江大学,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令在座师生深受启发,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