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作者:
浏览次数:65
随着新学年的开始,秋学期期间浙大出版产学研青年学术工作坊组织了5次活动,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师生创造了许多相互交流、外出考察,向编辑出版工作者学习的机会,将课堂内外联动起来。学校内,一线工作者在日常上课中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内;学校外,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出版人、媒体人专题讲演,新老生见面会,参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
编辑出版一线工作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是重要的学习环节。10月28日上午,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原副总经理王卉老师来到田家炳书院参加互动交流,参与学生们进行出版产业研究相关的展示。简洁的自我介绍过后,王老师坐在前排认真聆听了每一位同学的展示内容,然后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与学术探索对同学们的研究内容一一作了分析与指导,她肯定了同学们的对于出版学研究的热情与灵敏度,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展示之后,王老师耐心地为借此机会发问的同学们解答了他们对于出版行业的困惑,上课时间很快结束,但仍有同学留下来和王老师交流,王老师更是大方的留给大家各种联系方式以进一步交流。
而另一位出版业的资深工作者,来自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对外合作部、国际传媒中心主任孔则吾老师也于11月2日来到西溪校区。孔老师仔细听取了一组同学关于国内实体书店的课堂展示并做出了点评,他肯定了同学们的努力准备,同时也建议大家在网络数据外进行更多田野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随后不少同学向孔老师提出了关于版权贸易的问题,孔老师一一做出回答,他认为不管是国内的版权运作还是中国版权走出去都仍有很大的空间和市场,需要我们积极且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落诸实际,并且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鼓励同学们对中国版权在非洲、东南亚的输出等给予关注。这些一线出版工作者将我们的视野拉到了课堂之外,同学们都认为能够在课堂上与行业专业人物交流很幸运,能够了解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
为满足师生们期望与一线编辑出版工作者更多交流的愿景,产学研青年学术工作坊邀请了浙江教育报社主任编辑杨利民老师于10月30日下午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351室为大家带来了“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业初探”主题演说。杨利民老师以中国古代报纸到“互联网+”时代的变迁解读了中国报纸业的历时发展,以近期出现的案例进一步阐释媒体观念的演变和传统媒体之于媒介融合时代的现状、应对和求索。杨老师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干掉中介”,新媒体的丰富类型和四大特征也造成了不少“抢新闻”的乱象。除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观点理论外,杨老师提出了自己对于媒介融合“提升新闻力”、“建付费墙”等几个观点。杨老师的精彩讲演使同学们深受启发,赢得了在场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针对提出的“就业与读书深造”、“用户取向与现实壁垒”等问题杨老师都作出了细心的回答。
编辑出版专业2013级的学生本学期刚从紫金港校区来到了西溪校区,工作坊特意组织了新老生见面会,通过与编辑出版2012级学生与部分研究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新同学更快熟悉与适应西溪校区与大三的学习生活。9月25日下午,同学们在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品茗着咖啡与茶,围桌而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交流与讨论。见面会上,新老生彼此相互介绍熟识,2013级同学积极地向老生咨询业学习、升学就业、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2012级老生和研究生同学则细致耐心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并以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为他们提供借鉴,纷纷慷慨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新老生还共同商讨了浙大出版学产学研青年学术工作坊未来一年的活动安排,许多2013级的同学贡献出独具匠心的思路与点子。大家相互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以便交流,同时也认为这样的见面会对于专业的学习探索和班级内、上下届同学之间形成融洽关系大有益处,为日后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走出校园,到展览会、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是学习编辑出版知识必不可少的方式,10月15日开幕的第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同学提供了这样的契机。10月18日的同学们有组织地前往杭州滨江区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参观学习。此次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以“融,让设计更美好”为主题,有2000余家国内外的文创企业和机构入驻展区,汇集国内与海外的文化创意展览。在主会场展示中共有A、B两个展馆,分为六个公共展区和一个论坛专区。A馆的“世界•杭州”展区和“品牌•设计”展区,同学们距离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意成品,其中由浙大承办的“原真记忆•数字敦煌”展更是令人深刻印象。B馆的B0馆中展出的全国各大高校的创意产品让同学们目不暇接,B2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尽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而B3馆的中国美术学院展区更是精彩创意不断。编辑出版专业的同学们在此次文博会中对文化资源、创新设计、品牌塑造、市场推广等概念和领域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更深刻的感受。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师生们以多种形式感受到出版行业最新的动态,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学习到了书本外的专业知识,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并参与其中。
(通讯员:吴申伦、翁则川、邢紫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