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暨语文现代化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 2015-11-18

  • 作者:

  • 浏览次数:58

    2015年10月23日上午9点,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语文现代化高峰论坛在浙大紫金港图书馆四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主办,校社会科学研究院、档案馆和人文学院协办。会议主要包含两个议题:1.周有光学术思想研究;2.汉语现代化问题研究。周有光先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的先驱,是汉语拼音方案、拼音正词法的主要制订者,在语言文字学、文化学等领域著作宏富,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王建华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森根教授、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薛荣教授、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跃女士、常州市统战部综合处处长李梅香女士等多位来自高校及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周有光先生的亲属代表屠式玫女士、张马力女士、毛晓园女士、宋庆福先生,以及《周有光全集》责任编辑叶芳女士。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程工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方一新教授、黄笑山教授、池昌海教授、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全体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来自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古籍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院及档案馆的多位师生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两个阶段组成: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和语文现代化高峰论坛。第一阶段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重点成果推广部部长方志伟主持。研究中心主任王云路教授首先发表讲话。王主任指出,周有光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和研究的学者,对其语言文字学学方面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意义重大。王云路主任还宣布,中心聘请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史光辉教授、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王建华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先亮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等十二位专家学者担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聘期五年。

    随后,罗卫东副校长和王云路主任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罗卫东副校长为出席仪式的受聘专家颁发聘书。聘书颁发完毕,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将其1994年至今与周有光先生来往的110余封信件全部赠予浙江大学档案馆。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女士向浙江大学捐赠了周有光先生的资料和百岁周有光写给小辈的信件。罗卫东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

    罗卫东副校长在随后的致辞中欢迎并感谢了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周有光先生的亲朋好友。他首先介绍了周有光先生和浙江大学的三个渊源,希望中心按照周老的意见和指示,建成一个有核心、外围和延伸内容的研究平台和基地。他指出,周有光先生是一位大德、卓识、通才、博学的大家,希望研究中心能够继承并发扬周老先生在语言学研究和学识学涵方面的成就,打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未来的人才培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第二阶段语文现代化高峰论坛由中心主任王云路教授主持。论坛分两段展开。上午的论坛中北京大学苏培成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王建华教授,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女士和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跃女士分别发表讲话。苏培成教授总结了周有光先生对学界的三大贡献,肯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意义。杨亦鸣教授谈及周先生对其语言研究的关心支持及自己对周先生的认识,推崇周先生治学研究的“世界眼光”及其“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王建华教授指出,成立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举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周有光先生的思想、学问、道德及其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他同时建议,在互联网时代语言文字应用如何现代化也应成为中心的一个研究方向。毛晓园女士追忆了舅舅周有光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大家呈现了学术研究之外的周有光先生。最后,张跃部长谈到作为周先生的故乡,常州对其思想及品德养成影响重大,希望今后可与浙江大学加强学术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合作。

    中午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并参观了浙江大学校史馆。下午的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作精彩报告并展开自由发言、讨论。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代表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表达了北京语言大学希望与中心充分合作的意愿。同时施春宏教授也提出了自己对周有光思想的理解,指出在关注周有光先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同期一代学人的思想。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强调了要学习周有光先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上海外国语大学赵蓉晖教授从对中心成立的祝贺、对中心的定位和个人使命的认识以及结合自身工作能为中心做些什么等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在周先生思想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其中国语言现代化 ——“七个现代化”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虽未到场,但撰文《以世界眼光、科学理念研究中国语言文字——贺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致会。此外,杨亦鸣教授、薛荣教授、张森根教授、叶芳女士、黄笑山教授、池昌海教授、方一新教授、程工教授等专家学者都作了精彩发言,探讨了周有光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人格魅力,强调了中心成立的重要意义以及任重道远的责任,并对接下来中心工作的展开提出具体建议。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结束后,主持人王云路教授和在座各位进行了交流互动,语文现代化高峰论坛在现场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会议得到了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也使浙大师生感受到了周有光先生的学术魅力和家国情怀。今后,中心将秉承周有光先生的世界眼光及科学理念,加强与兄弟单位和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传承发扬先生的学术精神和治学态度,致力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撰稿人:潘靖之、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