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作者:
浏览次数:39
4月27日下午,古籍所党支部部分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来到龚延明教授的办公室。龚老师热情地欢迎了大家,作为一个老党员,他向大家分享了他艰苦的军旅生涯和勤奋治学的经历。
龚延明教授,浙江义乌人,虽然来自农家,但凭借着聪慧与勤奋,1956年仅十六岁就考入了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国家的征兵号召下,毅然放弃了大学里优越的助教岗位,成为了一名军人。
“当时,很多朋友都来劝我,但是考虑到国家的需要,我还是选择了部队。我相信,如果是你们,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会涌起这样的报国热情。报效祖国不能仅停留的书本和口头。”龚老师叮嘱我们,作为党员,要到国家需要你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部队龚老师起初做工兵,这是最辛苦的兵种,每天都要背着大铁锹挖山洞、修管道,干最苦最累的活,但他从没有怨言。有一次,龚老师在执行任务中遇到意外,伤了整个右脸,右眼险些失明。后来龚老师被调到军委秘书处工作,负责撰写部队通讯稿,起草会议规章制度。因为扎实的文笔和专业素养,他的多篇文章曾被人民日报转载。
在部队十二年,无论身处何职,龚老师都辛恳对待,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1974年,因为一些机缘,龚老师得以返回杭大历史系重新执教,跟随历史系徐规教授做宋史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古代官制史和科举制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代表作有《〈宋史职官志〉补正》、《宋代官制辞典》、《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中国历代职官科举研究》、《宋登科记考》等等。龚老师治学十分勤奋,他回忆到,自己在刚返回杭大那段时间,虽然条件艰苦,却整天沉浸在书斋,有一年大年三十下午还没有回家。当时还有一小段插曲,龚老师曾在自习室给北大的邓小南老师打去一个电话,至今邓小南老师还将这件小事挂在嘴边。龚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和个人素养上都应是表率,治学之路是专注和清苦的,我们需要克服一些生活外界的压力,去寻求知识、精神上的愉悦。
最后,龚老师还跟我们谈到了岳飞的精神。龚老师说岳飞的精神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的忠,对母亲的孝,对岳家军的领导与管理,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岳飞的道德修养,近乎苛刻,中兴四将中,只有岳飞一人堪称完人,他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是践行“三严三实”的鲜活榜样。
此次交流,同学们都受益良多,临行时龚老师热情地赠书,以作勉励。大家又和龚老师一起合影留念,此次学习活动于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图/文:付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