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八点半,春光明媚,柳丝青青,芳菲扑面。古代文学博士支部一行十余人走出寝室,走出图书馆,齐赴浙江省博物馆孤山分馆开展团支部活动,此次活动系响应人文学院团委“青春永担当,共筑中国梦”主题团日的号召。立足于古代文学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本次支部活动共安排了两项内容,一为聆听扬之水研究员“两宋香事源流”的讲座,另一为参观精品馆“香远益清:唐宋香具览粹”的文物展览。
香事讲座的主讲人是远道而来的扬之水研究员,扬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专攻考古文物与古代名物的研究,出版有《终朝采绿》、《诗经名物新证》、《古诗文名物新证》等诸多著作,在学术界享有盛名。此次在浙江省博物馆的讲述主题是铺叙两宋香事源流。基于古代中华礼制中祭祀用香传统与日常生活中焚香习性,可见中土香事原有着久远的传统。香具、香料的历时变化最能检视中土香事的发展轨迹,出土香事文物与传世文献的结合互证,可供后人一窥堂奥。扬先生的讲座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书画、画像砖图片比比皆是,图文并貌,生动精彩,听后触类旁通,获益匪浅。
约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结束之后,一行人又移步精品馆区品看香事实物。本次香具展览共有六十六件/组,多为唐宋香具。唐宋是香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分别呈现出繁丽与雅致的特征。这一时期香料提取、香具制作、焚香求雅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次展览便由浙江省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合办,展品由定州博物馆等十四家文博单位提供。香炉有封闭式,亦有开敞式;有小至几厘米的,亦有体积庞大者,每件展品,皆精美无比,雕琢造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细观一香具,仿佛嗅到了或浓郁或清淡的芳香,在脑海中生成了千年前古人凭几而坐,焚香醉读的诗意画面。
精彩的支部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众人在西湖堤岸柳荫中结伴畅聊,聊听讲座的收获,聊看展览的触动,兴致盎然,流连忘返。此次“青春永担当,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的成功举行,拓展了眼界,对本专业研究思维的更新也有助益之效。走出书斋,走向生活,是繁忙紧凑学习生活中的靓丽点缀。
(文字:彭志 图片: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