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团日】担当青春,助力国梦——古籍研究所团支部系列活动纪实

  • 2015-04-30

  • 作者:

  • 浏览次数:44

 

“四进四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总提到的,是对青年学生,青年工作者的深切期望与嘱托。2015年春学季,在学院“青春勇担当,齐筑中国梦”的号召下,古籍研究所团支部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开展了读报、观展、射箭等系列主题团日活动。
一、读报——学习、讨论与交流
2015412日周六,古籍研究所团支部书记胡彦带领支部成员在行政楼229举行读报活动,了解当前国家大政及时政信息。古籍研究所硕士并博士十余名支部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9点,支部成员陆续到场后,支部书记致辞,详细回顾了上半学年支部发展情况,客观分析了支部发展的优缺点;并表示,古籍研究所的研究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继续保持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古籍整理与保护事业联系起来,利用专业知识做出自己的贡献。并邀请到所内党龄最长的朱若溪博士为支部成员导读报纸新闻,支部成员就所读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纷纷对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读到《教育报》时,《系好理想信念这粒人生的扣子》一文引起了支部成员的热烈讨论,宣传委员王忠培表示,当前的选择纷繁复杂,诱惑也是光怪陆离,我们系好理想信念这枚人生的扣子,打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精神底色。
最后,大家纷纷表示,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支部集体读报活动很难长期且定期开展,但会在平时加强主人翁意识,主动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时讯,事事关心。
二、观展——传承、怡情与涵育
2015418日周六上午,古籍研究所支部成员参观了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及馆藏精品拓片展。
为我们讲解的老师介绍到,碑帖中心成立于癸巳年(2013),落成于甲午年(2014年),揭幕于乙未年(2015)。中心的成立,其主旨是推动浙江大学古籍碑帖资源的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地上”和“地下”的多重材料,并培养古籍碑帖整理、研究和保护人员。目前馆藏拓片分旧藏和新藏两种,旧藏乃孙诒让后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所赠,新藏拓片以从洛阳购置为主。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对馆藏古籍碑帖进行分析,与导览老师的介绍形成良性互动;对唐代史料格外关注的俞风同学还就碑贴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进行了咨询。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的确让大家受益菲浅,前合影留念。
三、射箭——阳光、健康与合力
射箭是本次支部系列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最后一项内容。早在活动展开之前,支部成员便对此次“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运动场”的锻炼项目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2015424日上午,古籍研究所一行人来到钱塘弓箭社后,纷纷把玩弓箭、相互交流。场内教练也为支部成员讲解射箭的基本技巧及安全事项,并特别强调有人在箭道区域时绝对不能抬起带箭的弓。在掌握了基本要领之后,同学们都拿到了自己的弓,开始尝试搭箭上弦,第一次都是很难的,几乎没有人能把箭射到靶上,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逐渐找到了手感,表现越来越好,男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女生们也不示弱,虽然刚开始有的女同学甚至射不到箭靶区域,但一轮过后大家都有了不俗的表现,其中谢明、俞风等同学的表现尤其突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而射箭活动本身也得到了所有成员的高度评价。
胡彦表示,此次活动支部成员广泛参与,安全第一,不仅意在鼓励支部成员练就强健体魄,传递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理念,更是营造向上的团支部文化氛围,激发支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古籍研究所支部的凝聚力。
射箭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用于打猎战争。最初的射手就是猎人,他们用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存。后来弓箭变成了战争中可怕的武器。公元前5000古埃及人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弓箭。古代文明中,弓箭是使用非常普及的武器,许多神话人物,如阿波罗和奥德修斯,都佩戴着弓箭。中国的射箭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射是古代六艺之一,在原典时代是有素质的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古籍研究所的研究生研究对象多是那个时代的文明成果,因此本次活动除了让大家得到了愉快的经历之外,体验一下“射”这一艺对大家理解古典文化有不小的帮助。
此前,古籍研究所团支部在新一届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名单出来后,及时建立网上联系,答疑解惑;并与其所党支部积极互动,一起春游太子湾、漫步杨公堤、合办所内论文报告会、参加南华园诗会等,可谓活动、锻炼不间断,真正做到了以“四进”为手段,以“四信”为目标,即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组织开展有形化、经常化的工作和活动,引导帮助支部成员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进而人人有为、有志、有担当,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力量。
 
(图/   古籍研究所团支部)